医院简介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概况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原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管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多年来,医院始终秉持“文化建院、依法治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建院方针、“仁爱、诚信、精湛、卓越”的院训和“一切为了各族人民健康”的宗旨,构建了以“大爱无疆、大医精诚”为核心的文化发展理念,持续为疆内外乃至中亚各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高水平的医学教育。

医院目前总建筑面积53.3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700张。医院在职职工5048人,其中教授97名,副教授225名,主任医师268人、副主任医师175人、博士生导师1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37名。

医院学科齐全、技术高超,特色专科突出,拥有临床型中心20个、技术平台型中心5个,大病、专病培育型中心2个,其他临床医技科室41个、教研室39个,心血管、骨科及肝移植等一大批优势学科享誉疆内外。近年来医院多项技术填补了疆内甚至是西北五省的空白,为临床重症患者的救治带来了更多希望。

医院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自治区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43个,博士点2个、硕士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1个、外科基础技能提升项目省级培训基地1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全国示范基地)、重点专业基地3个、骨干师资培训基地8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专科8个,国家级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临床药师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GCP认证专业25个及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

医院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立项、科技成果、SCI收录论文等均居全疆医疗机构之首。2022年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榜单中位列第96名。在science等国际期刊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近五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50项,其中2022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8项,连续十三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殊荣。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立项资助,2022年科研经费总额首次突破亿元,创历史新高,2022年获批科研立项345项。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7个,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2.45‰。医院连续三年进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评价等级A+队列。连续九年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中位居西北区第3名。在2022年《区域专科声誉排行榜》中33个学科位列西北前5名,其中15个学科位列前3名(重症医学位列第1名)。在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届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中位列第60名。

近年来,医院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家改革创新医院、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示范医院、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组派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先进典型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扶贫贡献奖、全国卫生系统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奖、全国城市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奖、全国城市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敬老文明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

医院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4人,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先进个人”2人,中国最美医生1人,中国好医生3人,中国医师奖7人,“国之名医”5人,“白求恩式好医生”3人,国际南丁格尔奖1人,中国好护士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住培基地负责人1人、优秀专业基地主任1人、优秀带教老师2人,全国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1人,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先进女职工工作者1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1人,全国最美家庭1人。